李家本草中医皮肤病“毒邪”学说
——李家本草中医皮肤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皮肤科更是充分突出自己的特色,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势,不断发展,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毒的含义:
毒的本义是指毒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有一个朴素的观点,凡对人有害者即谓之“毒”。
二、毒邪病因
李家本草学术研究认为,皮肤病发生多由“毒邪”所致。毒在中医学中的含义大致是:泛指一切致病邪气和七情变化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而且我们认为毒邪和其他病邪致病因素是共存、相互结合的。“毒邪”有内外之分,外毒为六淫之邪、疫疬之毒及一些有毒物质(如虫毒、漆毒、药食之毒);内毒为因七情变化,超过了人体生理调节的范围,则导致体内气血不合、阴阳失调、肝气郁结、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如郁毒、血瘀之毒)及机体内的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如血瘀之毒、痰毒)。
三、毒邪分类:
风毒:因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得以乘隙而入,郁于皮肤间而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寒毒:寒是阴邪,易伤阳气,有内外之分。外寒即由外界寒邪侵袭人体所致;内寒是机体的功能衰退阳气不足,寒从内生所致。寒性凝滞而引起风寒性荨麻疹、硬皮病、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等。
暑毒:暑毒是夏天之主气,乃火热所化,暑病独见于夏令。如痱子、夏季皮炎等。
湿毒: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为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易引起湿疹皮炎、神经性皮炎、痤疮等。
燥毒:人感受外界燥邪而发病为外燥;因久病津液内亏,血虚生风,燥从内生而发病为内燥。如皮肤皲裂、各类脱发、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静止期银屑病等。
火(热)毒:火毒与热毒同类,易引起皮肤红斑类、紫斑类等过敏性皮肤病及炎性类皮肤病,表现为红、肿、热、痛、化脓等。
虫毒:一是由虫所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等。二是由虫的毒素侵入人体直接引起或过敏而引起的皮肤病,如虫咬皮炎等。中医广义上讲,虫还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因素。
药毒:发病前有内服某种药物史或接触药物,如药物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
食毒:饮食不洁、暴食暴饮、过食生冷、偏嗜烟酒辛辣,过食肥甘厚味。易引起湿疹皮炎、痤疮、酒渣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肿疡等。
郁毒: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变化,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调节的范围而引起体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如怒伤肝、肝气郁结易引起白癜风、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皮肤瘙痒症等。
瘀毒:瘀毒证是由多种病邪致病后产生的病理性毒物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引起的皮肤病。如白癜风、酒渣鼻、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瘢痕疙瘩、血瘀型银屑病、带状疱疹后遗症、盘状红斑狼疮、脉管炎血瘀期、色素紫癜性皮肤病、过敏性紫癜等。